上周帮老同学处理一批活动照片,200多张照片加起来快3个G,微信根本发不出去。我随手用了个在线压缩工具,几分钟就把体积缩小到300M,画质看起来也没差多少。这让我不禁好奇:图片压缩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为什么文件能变小这么多,而画面看起来却差不多?
图片压缩这事,说简单也简单,说复杂也复杂。最基础的压缩就是降低分辨率,就像把一张大海报缩印成明信片。很多网店店主就经常这么干,商品图从4000x3000像素直接降到800x600,文件大小立马缩水。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有个致命伤——图片会变模糊,特别是放大看的时候,边缘都是锯齿。后来她学聪明了,改用专业的压缩软件,在保持清晰度的前提下也能把文件压小。现在主流的压缩技术要聪明得多。它们不是简单地扔掉像素,而是会分析图片内容,找出可以优化的地方。比如一张蓝天白云的风景照,软件会发现大片天空的颜色很接近,就会用更聪明的方式记录这些颜色信息。我有个做平面设计的朋友告诉我,这叫"有损压缩",虽然会丢失一些细节,但人眼根本看不出来。他给我演示过,一张10M的JPG压缩到1M后,放在手机上看几乎看不出区别。
不过有些图片可经不起这么折腾。去年我给出版社投稿插画,编辑特别强调要无损格式。原来像PNG这样的无损压缩,虽然压缩率没那么高,但能保证每个像素都原汁原味。这让我想起大学时交作业的糗事,为了省空间把设计图压缩得太狠,结果打印出来全是马赛克,被老师当堂展示"反面教材"。
图片压缩最实用的场景莫过于发朋友圈了。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"图片太大无法发送"的尴尬。我有次旅游拍了一堆4K照片,想在酒店用微信发给家人,结果死活传不出去。后来前台小姐姐教我用了手机自带的图片压缩功能,这才解决问题。现在学乖了,拍照时就直接设置成适合网络分享的尺寸。

但压缩这事也得讲究分寸。我哥们开摄影工作室,有次为了省硬盘空间,把客户的原片全给压缩了。后来客户想要放大冲印,那些压缩过的照片根本不能用。所以说,重要的照片一定要保存原始文件,压缩版另存一份就好。
说到底,图片压缩就像给行李打包,既要装得下,又不能把东西压坏。在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,学会给图片"瘦身"已经成了必备技能。毕竟,谁也不想因为一张照片太大,错过分享美好瞬间的机会,对吧?
图片压缩这事,说简单也简单,说复杂也复杂。最基础的压缩就是降低分辨率,就像把一张大海报缩印成明信片。很多网店店主就经常这么干,商品图从4000x3000像素直接降到800x600,文件大小立马缩水。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有个致命伤——图片会变模糊,特别是放大看的时候,边缘都是锯齿。后来她学聪明了,改用专业的压缩软件,在保持清晰度的前提下也能把文件压小。现在主流的压缩技术要聪明得多。它们不是简单地扔掉像素,而是会分析图片内容,找出可以优化的地方。比如一张蓝天白云的风景照,软件会发现大片天空的颜色很接近,就会用更聪明的方式记录这些颜色信息。我有个做平面设计的朋友告诉我,这叫"有损压缩",虽然会丢失一些细节,但人眼根本看不出来。他给我演示过,一张10M的JPG压缩到1M后,放在手机上看几乎看不出区别。
不过有些图片可经不起这么折腾。去年我给出版社投稿插画,编辑特别强调要无损格式。原来像PNG这样的无损压缩,虽然压缩率没那么高,但能保证每个像素都原汁原味。这让我想起大学时交作业的糗事,为了省空间把设计图压缩得太狠,结果打印出来全是马赛克,被老师当堂展示"反面教材"。
图片压缩最实用的场景莫过于发朋友圈了。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"图片太大无法发送"的尴尬。我有次旅游拍了一堆4K照片,想在酒店用微信发给家人,结果死活传不出去。后来前台小姐姐教我用了手机自带的图片压缩功能,这才解决问题。现在学乖了,拍照时就直接设置成适合网络分享的尺寸。

但压缩这事也得讲究分寸。我哥们开摄影工作室,有次为了省硬盘空间,把客户的原片全给压缩了。后来客户想要放大冲印,那些压缩过的照片根本不能用。所以说,重要的照片一定要保存原始文件,压缩版另存一份就好。
说到底,图片压缩就像给行李打包,既要装得下,又不能把东西压坏。在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,学会给图片"瘦身"已经成了必备技能。毕竟,谁也不想因为一张照片太大,错过分享美好瞬间的机会,对吧?